山大食记

Bin Zhang

October 15, 2021

第一次吃山大食堂是来上大学的第二天。

一觉醒来已经有些晚了。 我记得那天天气很好,阳光明媚,在九月初秋晒得人很舒服,我和我的高中同学阿垚一起去吃早饭。 我们是从食堂的南门进入,食堂的人很多,每个窗口排了长长的队伍。 我们随便选了一个窗口,跟着前面人,购买了人生中第一张鸡蛋饼。 打饭阿姨的旁边摞了几摞鸡蛋饼,像宝塔一样。 我们也没想到我们吃的就是日后令无数山大毕业生想念的山大鸡蛋饼。 松软的饼身里混入了点点葱花,彰显葱省味道,饼身上的鸡蛋则带来紧实的口感,鸡蛋之上则是一层酥脆的表皮。 一口下去,层次分明。 从边缘开始吃,咬到中间则是一个完整的蛋黄,丰富的蛋白质和胆固醇带来最原始的满足。

我本以为鸡蛋饼将会是我的每日早餐,但越来越晚起床时间则压缩了去食堂的时间,直至教学楼下的手抓饼替代了鸡蛋饼。

如果说再给我一次机会,让我回学校食堂吃一次饭,我一定会选二楼的石锅拌饭。

第一次尝试石锅拌饭还是在大一下学期。 那个学期课业繁重,必修课就有33学分,在加上一门选修课,课程表排得满满当当。 上午上完第四节课再磨蹭一下,食堂的大部分窗口都没什么菜了。 二楼的石锅窗口是为数不多的选择。 米饭之上整齐地码放着西葫、豆芽和鸡肉,其上再铺一层辣酱,最后盖一个煎蛋。 用食堂的不锈钢汤匙轻轻戳破煎蛋,将蔬菜、鸡肉、辣酱和米饭拌在一起, 辣酱触碰到高温的石锅,发出嗤嗤的声响,香气也随着冒起的白烟扑入口鼻,让人食指大动。 拌匀之后一勺入口,首先是米饭混杂着煎蛋,又滑又嫩, 接着辣酱的辣味携裹着米饭和鸡蛋的香气直冲鼻腔,让人欲罢不能。 嚼上几口,则能感受到豆芽和西葫的爽脆可口。 吃过一次之后,我就成了石锅窗口的忠实食客。 下课之后,来干一碗拌饭,吃完心满意足地聊会儿天,把石锅送回窗口, 就该背起书包,去洪家楼做物理实验了。 即使到了高年级,课业逐渐轻松,在吃的方面有了更多的选择,我还是常常来二楼大快朵颐。 石锅拌饭已经成为我的默认选项,在我不知道吃什么的时候,就去二楼吃石锅拌饭。

大家都说三楼的水饺很好吃,但我对水饺并不感冒,所以很少去吃。 只有在过洋节的时候突发奇想,才会去吃一次, 再配上一些诸如“俺们北方人圣诞节当然是吃饺子啦”的文案发到朋友圈。 不过有一说一,三楼的番茄鸡蛋馅儿水饺虽然听上去像黑暗料理,但吃起来真的不错。 三楼的水饺窗口还有一个功能,那就是让学生自己包饺子下饺子吃。

我们班的团建活动屈指可数,一起包饺子算一个。 在大一的冬至,我们班就组织了包饺子活动。 食堂提供和好的面、剁好的馅儿,我们只要包就好。 说起来令人尴尬,我们一个班只有一个人能够熟练地擀饺子皮, 但总不能让一个人擀啊,那没包完饺子大家都饿死了。 于是大家各显神通,擀出的饺子皮自然千形百状。 大家包饺子的手法也不尽相同,包出来的饺子有的像笼包,有的像锅贴,就是不像饺子。 最终,这一顿水饺令大家难忘, 只是不知给我下饺子的食堂阿姨对我们的“杰作”作何感想。

如果说食堂是山大生活设施的皇冠,那么一多餐厅就是这皇冠上的明珠。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一多餐厅的话,那就是精致。 牛排意面套餐,各种煲饭,各式甜品,以及琳琅满目的菜品,应有尽有,厨师还会推出一些网红菜品,譬如路飞的大骨肉棒。 对我来说最为惊喜的是,在春天这里居然能吃的到新鲜的香椿芽。

我从小就喜欢吃香椿芽,无论是裹着面糊炸,还是炒鸡蛋,都很美味。 但香椿的时令性很强,很快芽叶就老了不好吃了。 因此食堂香椿芽供应很不稳定,即使是春天,也时有时无,能不能吃到看运气。 运气好碰上了来上一盘,香椿的独有香气混着鸡蛋香勾着人肚里的馋虫,每次都能一扫而光。 春日暖暖的太阳,吃上一盘香椿炒蛋,给人以新的一年新气象之感, 不由得发出诸如“新的一年我一定要好好学习”的flag。

有的时候头天晚上熬夜,早上起得晚但又没到午饭时间,没关系,来地下一层来一碗热粥。 有的时候因为学习、开会错过了晚饭?没事,地下一层的灯光一直为你亮着。

大四最后一个学期,黄大哥拉我一起早起练球。球技没什么长进,但保持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规律作息。 为了能六点起床,我不能熬夜,十点半就得上床准备睡觉了。 刚开始的时候还是初春,天气很冷,天也短,还蒙蒙亮,诺大的篮球场只有我们两个人。 随着天气渐暖,白昼变长,篮球场也渐渐热闹起来,我这才发现原来学校里有这么多篮球爱好者早起练球。 练完休息一下后,快九点了,我俩就去地下一层吃早饭。 吃早饭前,我一般会去前台买一瓶冰脉动一饮而尽,消解运动后的疲惫。 运动之后我一般没什么食欲,喝一碗粥,吃一点水果,新的一天就开始了。 由春入夏,天气越来越暖和,球场的人也越来越多,场地也渐渐紧张起来,有时候我们会占不到场,只能去旁边排球场练一会儿运球。 占不到场地的情况发生得越来越频繁,我们俩也就慢慢不去练球了。当然,这都是后话了。